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池阳月试策问(九) 南宋 · 周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三、《山房集》卷六
问:自昔失驭,盗据中原,其初为刘聪、石勒,其中为苻坚,又其后为元魏
方祖士雅在河南练兵积谷,欲取河北庾翼兄弟志在灭敌,违诏移镇,然勒、虎尚在,则皆徘徊而不敢进。
苻坚之盛,灭燕取邺,虽以桓温之强,不敢再谋关中
魏自朔幕而迁平城,至魏太武尽并北方。
宋文帝以二十年力谋河南,虽尝得滑台,下潼关,再举再衄,兵卒瓜步,元嘉之业衰焉。
其后魏孝文出而迁洛阳,制礼作乐,太和之政几于近雅,而兵威所加,已次汉沔,皆以其强也。
江左谋臣不敢北望。
然则外域之盛衰,岂非中国之强弱耶!
然勒卒而虎毙,北方士民降者以千数,朝野皆以为中原指期可复,此机会也。
褚裒气势不能进取,此不足责。
桓温伐秦,西至霸上,耆老垂泣喜见官军,而咫尺长安而不渡灞水,竟以退归,何耶?
苻坚折北而归,谢安欲乘苻氏倾败,开拓中原。
谢玄彭城刘牢之鄄城河南城堡次第归附,兖青司豫相继皆平,此机会也。
苻丕请降,慕容垂北遁,牢之已屯邺相城,大功垂成而卒以召还,又何耶?
苻坚破灭,姚苌遂据关中,国号大秦
姚兴继之,好事虚名而少实用。
姚泓继之,懦而乖争。
刘裕数道伐秦,执姚于渭桥,其功伟矣,已克长,竟舍而归,又何耶?
元魏之乱甚于、勒,其始分为东西,其后西魏宇文泰所篡而为周,东魏高澄所取而为北齐
周、齐相并亦涉数年,江南足有可乘之会,然梁武帝乘魏人之乱,用陈庆之元魏人颢还洛,凡五十七战,克三十二城,功非不俊,而卒不能有。
陈宣帝北齐之乱,用吴明彻一举尽复淮南,及再举而争徐、兖,则卒于丧师。
夫外国分裂未有如魏,而江左卒不能坐乘其弊,此无谋耶?
抑外国之盛衰无关于中国之强弱耶?
愿并言之。
池阳月试策问(一四) 南宋 · 周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三、《山房集》卷六
问:昔晋郭璞江东分王三百年复与中国合。
自南北分裂,历晋、宋、齐、梁陈祯明三年薛道衡之言告隋人曰:「此数周矣」。
已而隋果克陈,中原复合。
夫天地之间非他也,人也。
若一断以数,则拱手以待甲子之至,人事何用?
然此三百年,南之谋北,北之窥南,凡更几人几战,终不能大同文轨,若真有定数然。
太史公曰:「作事常在东南,收功常在西北」。
或谓东南土薄兵脆,其势固然。
天地变化可限以地耶?
然江左经略北方,如宋文帝之挑魏文陈宣帝之取淮南,不足论已。
桓温东讨慕容,西征苻健,兵锋锐甚,迄无成功。
宋武帝英雄未必不如汉高祖,破广固,陷关中,则尝得燕亦不能有秦,此岂得尽罪人事?
太史公之说,只恐不为圣哲论尔。
今真人作兴,天下大义当浑为一,岂得复论此?
试相与推明天运之当然,以破太史、晋人拘浅之说。
安成王枚臣进士粤东归不远二千里见过接对有诗兼怀吉州讲学诸子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五言排律 押萧韵 出处:学馀诗集卷之四十三
留滞羊城久,过从鹢舫遥。
离心惊浃岁,情话剧连朝。
见取吾何有,相看意自消。
溪亭同倚槛,山寺数联镳。
问路风波阔,忧时豺虎骄。
世途甘蹇劣,吾道忍萧条。
地忆螺川胜,朋来鹭渚饶。
微言昭日月,高会逼烟霄。
讲席今仍在,诸生谁见招。
沙寒云满树,江涨雨兼潮。
神物终当合,青松倘后凋。
因声寄同志,索处未飘摇。
论中兴策绍兴十二年四月 南宋 · 陈诚之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七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五
圣人以一身之微,临天下之大,惟度量廓然,举天下之大,纳之胸中,而成败得丧,不能为之芥蒂,斯绰绰有馀裕矣。
成汤不爱牺牲粢盛,以事葛伯
文王不爱皮币犬马,以事昆夷。
汉高祖平城而归,饰女子以配单于,终其身而无报复之心,故韩安国称之曰「圣人以天下为家」。
光武卑辞厚币,以礼匈奴之使,故马援称之曰「恢廓大度,同符高祖」。
帝王之度量,兼爱中外之民,不忍争寻常以毙吾之赤子也。
陛下诚得金使如侯生,则梓宫可还,母兄可复,至德要道之欲可得矣。
臣闻东晋之所恃者国险也,可以自守,语其攻人则未也。
宋文帝自恃富强,横挑强邻,末年遂有百牢之耻。
陈宣帝狃于屡胜,进辄不已,自蹙其境。
齐武帝元嘉之败,保守境土,聘问不绝。
当是时,外表无尘,内表多裕。
梁武帝初有意用兵,及萧宏洛口之败,萧综彭城之败,乃遣使议和,遂得国家閒暇。
岂非自守之效乎?
今日之事,审彼己之情,校胜负之势,利害相半,虽战无益也。
故臣之深思,切以休兵息民为上策。
自古大有为之君,所以图为大业,经营庶务,莫急于任贤,莫先于纳谏,莫善于崇俭。
今陛下任贤无二,兼听无私而行之,又能躬节俭以先天下,臣之区区复以此进于陛下,此岂陛下之不足欤?
唐太宗不世出之君也,然究其始终,容有可议者。
贞观初,求士如渴,得贤则信而任之,取其所长,惟恐不及。
及其久也,以众贤举而用,以一人毁而弃,或累岁信而任,或一朝疑而斥,则是任贤之方,始勤而终怠也。
纳谏崇俭,寖不克终,岂非其勤有所未至?
惟陛下行之以诚一,则振中兴之业,又何难乎!
一令论 南宋 · 程大昌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古文集成》卷三七
国有定法,则吏有定守,民有定向。
若二三焉,则惑矣。
前法既淆于后令,而旧习固摇于新制,吏民将安所取中乎?
遵前则戾乎后,弃旧则不安乎新,扰扰焉适从之无所。
故君子当其二三,则求有以一之。
一之者,非一诸我也,一诸所安而已。
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制。
其品章条目,上下循焉,耳目熟焉,所谓安也。
历世滋久,必有讲明世变而创为新议者焉,听其言亦切于事,揆诸世亦未戾于民,从其一旦之宜,推而行之,于是有与成法相悖者。
今日之言如此,明日之言如彼,积彼此之异,而法不胜其二三,天下始皇惑无准矣。
吾将刬去一切权宜之议,尽复前朝世守之法,则是二三而一之,复以所安者遗焉,吏守民向,皆有定而无惑矣,无亦便而易治欤?
昔日萧何削秦之苛而为九章,天下便其简当,谓之画一。
画一之法,守之以曹参之清净,镇之以孝文玄默,无增损也。
孝武亲崇给捷之士,讲故改制,务以生事相高。
张汤、杜周因得舞其智巧焉,敢为纷更而惮其言曰:「三尺律令安在哉?
前王所是著为律,后王所是疏为令,宜世是为,古之法乎」?
斯言一出,向之画一者,盖歧中又有歧矣,而不止乎二三也。
魏相之宣帝也,数陈国家便宜故事,以为古今异制,当今惟在奉行故事而已。
夫故事即画一以来承袭之旧,而武帝之所纷更者也。
以一汉世,而有所谓高帝之法焉,有所谓武帝之法焉,为吏若民,宜何从乎?
相之专行汉家故事也,所以惩武而遵高也,所以定法而一制也。
元帝尝有所关说,而宣帝不肯,以为汉家自有制度,不宜纯用周政。
其知所以而一焉,或者相之言有以启迪之欤?
虽然,天下之事,不见其害,不知其利。
令之布也,知行其意之所可,而不防其二三,则一君之身,有自相舛駮者矣。
萧瑀内史高祖尝以不即宣敕责之,曰:「大业之世,内史宣敕,或前后相违,有司不知所从。
故臣每受一敕,必勘审与前敕不违,始敢宣行」。
太宗尝敕选人诈冒者死,未几有犯者,上欲杀之。
戴胄处法当流,曰:「敕者,出于临事之喜怒;
法者,国家布大信于天下」。
卒得不杀。
夫后与前不相应,敕与法不相当,此法令所从二三,而天下之所为疑误者也。
高祖太宗曾不知觉,而待萧、戴之正救焉。
使微二子,则唐令惟新,自相二三矣。
是故天下不可无正救之臣也。
吴明彻淮南之鉴 宋 · 李舜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五五、江东十鉴
臣闻国于江东者,强则守河,其次则守淮,又其次则守江。
长江之境,自西陵至于江都,凡五千七百里。
荆楚者,长江之上流也;
巴蜀者,荆楚之上流也。
限江而守者,当以上流为重。
盖自萧梁之乱,巴蜀先陷于西魏
世祖之立江陵又分于萧察,则江左上流,已非陈有矣。
而又自江而北,尽入高齐,自岭以南,举归萧勃,建立弱小,而割据分起,固驱除无从也。
陈宣帝以英武之资,承二祖之烈,断然辟朝廷之异论,而奋武以攻齐。
吴明彻之师一出,而缘江列戍,望风归附。
寿阳之战,一举而生擒王琳,致使皮景和数十万之众畏威奔遁,而淮南之地再为陈有。
江东之弱,以虎视高齐,实自寿阳之役始。
当此之时,齐政荒乱,政由群小。
寿阳既陷,而齐之君臣酣乐自如,且谓假使尽失黄河以南,犹可作一龟兹国,则长驱席胜,以取乱侮亡者,其机会似不可失也。
吴明彻寿阳策命之后,遽振旅凯还建康,已而总师再出,才取彭城而止,则是举千钧之弩,特为鼷鼠发机耳。
迨夫周既并齐地,而明彻始进兵以争徐、兖,不亦晚乎?
呜呼!
陈之取齐,不取之于不肖子荒淫之时,而欲强取于强有力者既得之后,甚矣其不知量也!
宇文泰自高欢启难之初,躬以兵卫,诱孝文以入关,既而阴怀异图,以造周之业,盘据于四关之内盖已数世,而巴蜀江陵又相继以附于,则后周之势愈强,而荆楚之西门殆不可以骤攻。
为陈之计者,莫若东从海、密以举山东,既得山东,则其力自可以敌
长江之上流,既与周人共之,而周、陈之势两强相衡,未知其孰胜也。
奈何寿阳之役,克复淮南,其在陈人可以进图山东之势,并力而攻之,取齐易矣,而陈人莫之行。
建五年,吴明彻已破齐军,进至吕梁,而又四年,则彷徨于吕梁之间,未尝顷步进也。
逮至周人汾晋之捷,山东河北之地尽入于周,而东西二秦,遂合为一,则周有馀力,雌雄判矣。
而陈人方且起淮南之师,崛强以争徐兖。
吕梁之战,仅得一胜,而王轨大军已入淮口,至使明彻之军进退无助,反遇周人厚集之阵,摧于不支。
以此而观,则汾晋举齐之后,陈人之出而与周角,是乃趣人之战而犒之兵耳。
曷若移敌国之兵,而先发以取齐?
全齐既举,则周人且逡巡以退避,而何敢出争于徐兖之间?
惟其智谋不广,进取不力,虽履可乘之会,乃抚其机而不发。
此其所以坐困于周,而归守江东也。
亦尝观周人取齐之迹乎?
方齐政之荒乱,周人觇知之,遂谋北伐,自越王盛以至丘崇,凡六总管俱出,自齐王宪以至宇文盛,凡九道分攻。
初举全师直指河阴,犹以为抚其背而未扼其喉也,则遽回军以指临青。
周高祖则又亲屯汾曲以督之。
既而军大溃,诸将谋抚师,而高祖勃然作色,进而入并,又进而入邺,又进而降齐主于青州
盖自以下,其进图中原者,亦尝有如是之举乎?
故尝谓江左之建国,吴、晋、宋、齐、梁、陈,是不一轨,而师之迭出,终不能恢复中原者,其失有五:庙谟不先定,王师不大举,乘舆不亲征,诸将不分攻,胜兵不勇进。
观其拜表辄行者,朝论初不之许;
请问筹策者,谋主一无所言,又安有先议抚背扼喉,如周之高祖者乎?
讨孽胡之暴者,铠仗才给三千;
抗佛狸之强者,精卒不踰五万,又安有六总管之师,同时并出,如周之者乎?
晋元帝琅邪一入江东,而终身不肯渡江;
宋武帝关中一归建康,而其后不复再举。
虽英才如吴之大皇,而攻城略地,不出襄阳合肥
立志如宋文帝,而亦未尝亲驾戎辂,一指于河南也。
又安有如周之高祖,亲屯汾曲,以督诸军者乎?
近攻之兵,出襄阳即不出寿春,出寿春即不出广陵
远攻之兵,入灞上则不入金墉,入金墉则不入广固。
谯城洛阳之师,进无旁助;
灞上、枋头之军,退无后距;
又安有步骑兼用,九道分攻,如周之胜者乎?
赤壁之役,至荆州而遽止;
河南之役,守南岸而不进。
虽大捷如淝水之战,而不力进以举燕、秦;
深入如关中之胜,而不少留以图魏、,又安有如周之席胜,入并入邺,而又追逐于广固,以降主者乎?
呜呼!
使江左六朝有一时君大举以图中原,如周人之所以攻,则夷狄必不至蔓延于天下,以至于隋,而后能荡平之也。
知此,则知六朝之所以不能遂复中原者,夫岂江东之罪也哉!
与兄书(案:景兄名晏) 其二 孙吴 · 陆景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
自寻外役,出入三年,缘兄之笃睦,必时存之。
宝录兄书,积之盈笥,不得新命,无以自慰,时辄温故,以释其思。
有信忘数字,每见手迹,如复暂会(《艺文类聚》二十一。案:《类聚》二十一有陆景答从兄安成王书,考吴时诸陆,无封安成王者,其文亦不类,当是也,今改编入《全梁文》。)
当湖冯孝子(锜)扶榇归里图 清 · 厉鹗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樊榭山房续集卷第六
万里云中,扶持泪满襟。
山行石齧足,江渡浪惊心。
归葬神应助,捐生愿更深。
孝家看表里,竹帛照来今(南史太原王元居剡县丁忧哀毁而卒陈宣帝诏改所居青苦里为孝家里)
策问第一 宋 · 周紫芝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二三、《太仓稊米集》卷四八
问:古之言治道者推三代。
自三代而下,所可称者莫盛于汉。
汉之兴也,创业则有高帝,守成则有文、景。
奋然有以大兴汉治者,则莫若武、宣。
至于元、成,虽无大功于汉,亦无大恶于天下。
此六七君者,皆不害其为贤明之君也。
然而高祖以征伐定四方,文帝以仁爱康庶俗,宣帝以赏罚励群下。
是三主者,其所尊用未尝先于儒术。
高帝时则有若萧何,在文帝时则有若周勃,在宣帝时则有若霍光
是三人者,其为相未尝资以学术也。
夫以未尝用儒之主而辅以未尝学问之臣,宜天下之治委靡而不振也。
而言汉治者莫大于高帝,莫盛于孝文,莫明于孝宣者,此理邪?
武帝大兴风化,专意经术;
元帝知劝孝宣以用儒,而成帝壮好经书。
是三主者,可谓知以儒士为贵者也。
考其当时辅相之人,在武帝时则有若公孙弘,在元帝时则有若匡衡、张禹之徒。
是三人者,可谓一时之儒宗也。
夫以尊尚经术之主而用当世之大儒,宜天下之治明盛大而不可掩也。
而言汉治衰于孝武,毙于元、成,此又理也?
且人主之治乱,辅相之贤否,最为国体之重,不可不讲。
诸君子于此究之深矣,试论其所以然者,愿与闻之。
建邺城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晋文
二百年后,当有症人脩破吾城(《南史》十,陈宣帝脩饰都城,为扦御之备,获铭云云,案,陈太建逆推二百年,当是东晋时刻。)
同张东扶石贞石云居寺中峰和尚发塔 清 · 厉鹗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樊榭山房集卷第三
幽磴无人行,露藓绿相待。
倚山为女墙,春物见爽垲。
丛深鸟嘤嘤,沙崩石磊磊。
长廊据寺胜,酌泉散忧痗。
恭闻大导师,岩畔藏落彩(唐净业法师塔铭高宗忌辰方阶落彩)
作礼向闲房,真风故常在。
选树坐移阴,仰看云意改。
游云忽东南,遐心渺江海。
附:同作(上虞)石 文(贞石) 春雨回荒姿馀寒晴复阴逶迤步石径禅室来幽寻众山已秀发绿浅未满林绕寺雉堞壮入门台殿森阿师久西去遗履犹至今妙相渺难睹默契情更深合十向云际恍闻净士吟四体岂无爱诸妄惟灭心缅彼绀螺色香土岁月沈但馀烟草碧如丝缘塔侵平生慕禅意苦为饥火燖焉知此僻境修廊静愔愔闲闲湖上景悠悠南山岑锄声遍芳野微风忽钟音暂憩殊有会虚寂归冲襟
方德玉提举先陇瑞芝 元末明初 · 王逢
 押元韵 出处:梧溪集卷五
德玉名廷瑾其先本河南人以武入官扈高宗渡江遂家临安至六世祖茂昭庆承宣使生椿年荣州防禦使待举恩州团练使好问殿前都指挥使太医局生中广东提刑亦判医生寿孙仕元广平路医学教授咸葬龙井方山其地负金钟灵石粹淑气实萃焉至正二十三年夏四月一本产指挥墓厉莫勉为志廷瑾广平子也由世业累迁江浙医学提举过予客楼有请因序而诗曰
𡾰嵼金钟山,迤靡灵石原。
七世二百稔,一夕芝秀繁。
恒心畅条叶,武德培本根。
华滋承珠瀣,暖艳迎丹暾。
高荫山上,旁映石间荪。
泉关(一作闼)久深閟,玉气逾清温。
盛事纪里儒,嘉祥萃云孙
李陵谞阔疏,单师蹂戎蕃。
败降族致夷,实阶秦将门。
水楼动反照,风蒲翳渔村。
京观方塿然,静言思岐轩。
斯民续命脉,万古春乾坤。
孙国公徵灏请召西园宴集有赠时予将南归舟次奉答国公义王之子)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五言排律 押尤韵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五十四
西邸恢前绪,东吴绍世修。
标名同燕颔,觐面在螭头。
爵过平原秩,人如康乐侯
田犹颁鄠杜,文已驾曹刘。
家自传卢矢,门无咏蒯缑。
张钱长却会,祢刺竟先投。
突室琴樽静,閒园竹树幽。
高谈惊远听,散帙恣冥搜。
醴向晴轩设,车从眢井留。
鼎唇沾雀蛤,褥缝对犀牛。
凭袂先王几,观铭舅氏卣。
当阳褰武库,弘正醉书楼。
宴比东堂胜,诗方南面优(公诗名拥书堂集见示)
天才倾八斗,国士感千秋。
金券文难纪,银泥缄未酬。
柳城相望隔,思煞潞河舟。
安成王江州 其二 南梁 · 刘潜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一
臣闻六辔沃若,不策玄黄之马,九成轮奂,无求拥肿之材,何则?
蹐蹐之路已穷,梁栋之用斯阙(并《艺文类聚》五十)
始兴王上毛龟表 南梁 · 刘潜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一
臣闻嘉瑞五灵,既著方策,故名千载,可得而传。
是以玄蔡赤文,来表轩黄之政;
神龟青纯,用显姬公之德。
出自江安,实谦夷之庆;
甲生毳羽,非宁销谪之徵。
实皇家之巨瑞,庶民之休幸(《艺文类聚》九十九。)
安成王江州 其一 南梁 · 刘潜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一
臣闻失晨之鸡,虽不忘于改旦,败驾之马,终取忸于衔镳。
臣昔牧淮岱,皇风咫尺,一变至道,易以为政。
而乱政莫理,美锦徒伤,岂可复宣六条,阐化千里。
始兴王赐柰启 南梁 · 刘潜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一
酒泉之实,称于王赋,瓜州之味,记自张文。
亦有太冲嗟其夏成,子建畅其寒熟,潘园曜白,孙井浮朱,并见重于昔时,而沾恩于兹日(《艺文类聚》八十六)
始兴王赐车牛启 南梁 · 刘潜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一
下官安于蹑屩,习以成性。
乘坚驱骏,未可厝心。
慈渥无涯,每垂奖饰。
无复难载之朋,将申共弊之美,濯龙望水,未足俦光。
长门听雷,不能均响。
萧仁祖集序(案萧悫字仁祖始兴王儋之孙,梁末奔齐,入周,终于隋。) 北齐 · 邢劭
 出处:全北齐文卷三
萧仁祖之文,可谓雕章间出。
昔潘陆齐轨,不袭建安之风;
颜谢同声,遂革太原之气,自汉逮晋,情赏犹自不谐;
江北江南,意制本应相诡。
令旨解二谛议 其五十四 南梁 · 萧统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一
始兴王第五男萧华咨曰:真谛称真,是实真不?
令旨答曰:得是实真。
又咨:菩萨会真之时,为忘俗忘真不?
令旨答:忘俗忘真,故说会真。